由于大多数聚合物的熔点高、分子结构特殊、熔体黏度大、高耐溶剂性,以及分子链中一般含有N,O和S等杂元素的芳环,因此其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加工温度高、能耗大、强极性溶剂有毒等问题,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研发进程。近年来纳米纤维主要的制备方法,包括熔喷法、静电纺丝法和共混海岛法。
熔喷法
熔喷法是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常用方法,其主要原理为聚合物熔体在喷丝头的细孔中被高压热气流拉伸,从而以高速率形成短纤维。熔喷法的优点是可扩展到工业生产和低成本,但想要更进一步细化,关键在于喷丝孔的细化,这就在增加制造成本的同时,还存在喷丝孔易堵塞等问题。特别是对于耐高温纳米纤维,由于其高聚物高熔点,高黏度,高黏温性等特性,导致其流变行为极其复杂,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熔喷耐高温纳米纤维的发展
静电纺丝法
静电纺丝法主要分为溶液电纺和熔体电纺,其基本原理是在高压静电场力的牵引下,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克服表面张力形成射流,并在喷射过程中固化形成纤维,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。对于熔体静电纺丝,其核心要求是纺丝原料具有优良的流动性。静电纺丝法装置简单,但生产效率和稳定化生产是面向产业化的重要挑战。其中溶液静电纺丝法需要特定的溶剂去溶解聚合物,存在溶质转化率低、溶剂有毒等不可避免的问题,特别是对于耐高温聚合物来说,找到合适的溶剂非常困难。
共混海岛法
共混海岛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是,先利用传统方法制备共混材料的共混纤维,然后利用材料之间表面能和黏度的差异,利用特定的溶剂将共混纤维中的“海相”部分溶解,从而来获得“岛相”的纳米纤维,其流程如图 1−3 所示。尽管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纳米级纤维,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。需要用溶剂去溶解“海相”组分,并且工艺流程长,制备成本高,同时大量有毒溶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,这些因数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的生产,也制约了其制备的纳米纤维在除尘等领域的应用。